23andMe计划融资2亿美元,红杉资本领投
虽然,截至目前,尚德还没有完成破产重整的方案,不久后(5月20日),还将面对与债权人(银行、供应商等)的一次重要谈判。
2012年7月,德国最终宣布削减上网电价,从7月开始每月下调1%。德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全球光伏需求周期。
2000年,政府实行《上网电价法》,主导了2000~2006年的第一个周期,并且在以后的两个周期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系统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用电的不断走高,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2011年,200千瓦以下的装机容量占比为63%,这部分小型项目市场将是FIT模式的主要市场。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的需求增速在2004年达到顶峰,2006年又跌至谷底2009年1月开始,德国市场快速增长,尤其是政策调整的前一个月,抢装极为猛烈,如2009年12月,2010年的6月、9月,2011年的12月和2012年的3月、6月。
屋顶计划的主要补贴方式为初装补贴,即在初始安装时,政策给与每瓦若干补贴,并提供优惠贷款的方式鼓励住户使用光伏产品。德国是全球光伏的先行者,它的示范效应得到各个国家的模仿,它的政策演变也对全球光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信部也有望于上半年出台光伏全产业链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这被业内解读为引导光伏行业良性发展的硬指标。
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在开发日本、南非、南美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去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针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国内光伏业将迎最后洗牌如果欧洲征收惩罚性关税,对中国企业将产生严重打击,这不是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能应对的,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政府出面。9月25日,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再度发起反补贴诉讼。
国内企业单纯做生产制造,没核心技术,单靠人力成本,始终解决不了受制于人的问题。阿特斯公司全球高级市场总监张含冰对外表示。
虽然目前英利的主业还是光伏组件,但其他产业也有效地分担了风险。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如今光伏企业不断见底,行业泡沫被挤出去不少。阿特斯阳光电力则考虑新的避税方案,方案之一是,把从中国出口欧洲,变成从加拿大出口。
一家上市光伏企业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文件明确,太阳能光伏业将列入加快和简化审核发债重点支持范围。现在只有英利、阿特斯等大企业还能维持正常生产。这次临时性关税更是让中国光伏业雪上加霜。
红炜说,从2011年中期开始,全球光伏行业开始行业整合,欧洲、美国不少企业纷纷破产,去年开始优势企业逐渐恢复生产,市场转暖,说明市场经过了一轮优胜劣汰。欧盟一咳嗽,国内光伏行业就得发烧,这就是市场受制于人的结果。
英利很早就开始了转型。从去年开始,基本就不赚钱了。
现在来看,只有欧美卖光伏生产设备的企业赚了钱。国内光伏业的政策环境也在逐渐明朗。两个坏消息接连曝出,在国内光伏业引来地震。中海阳能源的王宁认为,组件转换率低和多晶硅提取成本高,是光伏行业两大瓶颈。那次双反几乎涵盖全产业链,包括硅片、电池和组件。我们要算的账是,从加拿大出口到欧洲,能否比欧洲本土的光伏组件更具优势。
与之相比,国内市场的泡沫更大,因此目前还未走出低谷。昨日,业内人士马晓东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显得异常悲观。
红炜认为,中国要做光伏大国,那些没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被市场淘汰。据了解,国内有的光伏企业早已倒闭,有的正计划将产能转移,有的则正在发力开拓国内市场,力求早日突围,摆脱目前困境。
李聚做梦都想被河北老乡英利绿色能源收购,后者去年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取代尚德,成了国内光伏企业新的领头羊。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红炜对记者说。
假设不是选择加拿大的话,我们在哪里建新厂最合算?当然,第二种想法若要落实,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昨日,国内一家大型光伏企业光伏事业部负责人马晓东对记者说。昨日,英利宣传部门有关人士对记者说,目前英利正常生产,且今年的光伏组件产量预计还会增加。同样是去年11月,美国商务部获批在未来5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英利甚至采用了混业经营的战略,投资房地产、养殖、物流等产业。日前,商务部通报称,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
此次欧盟征收惩罚性临时关税,打击会有,但只是阶段性的。没办法,谁让咱两头在外?王宁反问说,中国的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原材料、制造设备和市场都在国外,欧美政府一旦不高兴,随时能扼住咱的咽喉。
国内仅少数巨头正常生产我们停产好几个月了,越干越亏。中海阳能源集团总工程师王宁对记者说
光热的最大优势是加装储能装置,不但可以按照电力系统的需求发电,而且可以为系统提供备用和调节。太阳能热发电解决了可再生能源一直困扰其发展的间歇性问题,其电力品质较其他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在一定时间内的高电价不应成为限制和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较高,接入电力系统后,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太阳能热发电不但不会提高系统的运行成本,还可以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灵活。此时距离1984年美国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行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已经有近30年。
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都是在电价政策出台以后实现的。目前,光伏发电度电上网电价为1元左右,这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产业竞争加剧后导致的成本下降。
我国目前仅建成有研究性质的试验电站。然而具有如此大优势的太阳能发电方式为何在我国迟迟不能规模化发展,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美国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绝大部分安装在西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加州。太阳能热发电具有和传统燃煤发电机组类似的输出特性。